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粮食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通知

时间:2024-07-23 01:12:3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5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粮食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通知

国家粮食局


国家粮食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通知

国粮政[2003]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2003年8月6日国务院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8号公布(自2003年8月15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对于加强中央储备粮的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促进《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条例》是我国建立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以来出台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它正式提出了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三个严格、两个确保”,即切实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条例》的颁布有利于保持中央储备粮管理有关政策和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理顺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保护国家、地方和经营者等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条例》也为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条例》,为坚持依法行政和推动地方储备粮立法奠定基础。
二、做好《条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为配合《条例》的颁布实施,当前要认真抓好宣传和普及活动,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条例》的学习宣传和普及活动作为2003年全国粮食系统普法依法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条例>宣传提纲》(见附件)的要求,抓好学习、培训活动。要因地制宜,创新学习和宣传方式,深刻领会《条例》的立法宗旨,理解和掌握《条例》赋予的权力和规定的责任。同时,还要做好《条例》在粮食系统外的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对依法管理中央储备粮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三、坚持依法行政,履行职责
《条例》赋予了国务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央储备粮进行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的职能。国务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学会依法行政,坚持权力法定、程序法定的原则,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履行好职责。要注意加强同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有关企业等之间的配合,共同推进中央储备粮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制定《条例》配套规章,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条例》对中央储备粮管理所涉及的有关环节都作了原则性要求,其中一些具体制度和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当前,要依据《条例》有关规定,尽快针对有关中央储备粮管理的业务环节制定相应配套规章:一是制定《中央储备粮承储资格认证办法》,明确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申请程序和要求、审核机关和期限、认可程序及监督管理等;二是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尽快完成《粮食管理监督检查办法》的上报及批准后的发布实施工作,为实施中央储备粮的监督检查提供更加规范、更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三是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的原则,参照有关国际规则,制定《粮油质量管理办法》及有关行业技术标准等,规范中央储备粮在收购、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四是依据《条例》抓紧制定《特种储备粮管理办法》。
五、积极配合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管好地方储备粮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央储备粮在保障全国及区域内粮食供应及市场粮价基本稳定中的作用,按照《条例》的规定,积极支持和协助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和代储企业的选点等工作,协助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加强对承储企业依法管理,对任何破坏、偷盗、哄抢或者损毁中央储备粮及有关设施的非法行为,应当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及时加以制止。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快地方储备粮管理的立法工作,积极探索依法管粮的新机制。

附件:《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宣传提纲
二○○三年九月一日


附件: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宣传提纲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国务院依法管理中央储备粮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中央储备粮运行机制有效运转,保证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和储存安全,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作用;对于推动地方储备粮立法工作,使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宣传好《条例》,是当前各级粮食部门和储备粮经营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条例》不仅规范了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组织和承储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中央储备粮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同时,也为依法惩处中央储备粮管理违法行为,强化中央储备粮安全责任追究,提供了法律保证。《条例》是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组织和承储企业管理中央储备粮的法律依据。
《条例》共7章60条,分别是总则、中央储备粮的计划、中央储备粮的储存、中央储备粮的动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在《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中,要突出重点,深刻把握《条例》的基本内容。主要是:
(一)《条例》的立法宗旨和法律地位
中央储备粮管理必须严格遵循“三个严格、两个确保”的要求,即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中央储备粮管理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条例》是中央储备粮管理的专门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和参与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中央储备粮管理责任的划分
1.行政管理责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粮食局负责拟定中央储备粮规模总量、总体布局和动用的宏观调控意见,对中央储备粮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国家粮食局负责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安全状况实施监督检查。
2.企业管理责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数量和储存安全状况负责。
3.地方协助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给予支持和协助。
(三)中央储备粮的计划管理
国家对中央储备粮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包括中央储备粮储存规模、品种和总体布局方案,收购、销售、轮换计划的提出、批准及实施程序。
1.中央储备粮的储存规模和总体布局方案,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2.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计划,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央储备粮储存规模和总体布局方案提出建议,经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共同下达。中储粮总公司根据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计划,具体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和销售。
3.中央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的轮换数量一般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中储粮总公司应当根据中央储备粮的品质情况和入库年限,提出中央储备粮年度轮换的数量、品种和分地区计划,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农发行批准。中储粮总公司在年度轮换计划内根据粮食市场供求状况,具体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的轮换。
(四)中央储备粮的储存管理
加强中央储备粮的储存管理,保证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
1.实行专储企业与代储企业相结合,代储企业资格审核制度。中储粮总公司直属企业为中央储备粮专储企业。具备本条例规定的代储条件的企业,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取得代储中央储备粮的资格。中储粮总公司负责从取得代储中央储备粮资格的企业中,择优选定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备案,并抄送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储粮总公司应当与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2.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和检查,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3.严格中央储备粮的储存保管制度。承储企业必须保证入库的中央储备粮达到收购、轮换计划规定的质量等级,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中央储备粮要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保证中央储备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不得虚报、瞒报中央储备粮的数量,不得在中央储备粮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不得擅自串换中央储备粮的品种、变更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地点,不得因延误轮换或者管理不善造成中央储备粮陈化、霉变,不得以非法手段套取差价,骗取中央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中央储备粮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中央储备粮储存管理重大问题处理及报告制度。承储企业应当对中央储备粮的储存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应当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承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及时报告中储粮总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对危及中央储备粮储存安全的重大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并报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农发行。
5.中央储备粮轮换的具体要求。承储企业应当在轮换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央储备粮的轮换。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证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防止造成市场粮价剧烈波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代储企业不得将中央储备粮轮换业务与其他业务混合经营。
(五)中央储备粮的公开交易
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原则上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交易,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六)中央储备粮的动用
中央储备粮的动用包括中央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的情况以及动用的具体程序。
1.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完善中央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加强对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情况的监测,适时提出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建议。
2.出现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以及国务院认为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其他情形,可以动用中央储备粮。
3.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时,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提出动用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动用方案应当包括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央储备粮动用方案下达动用命令,由中储粮总公司具体组织实施。紧急情况下,国务院直接决定动用中央储备粮并下达动用命令。
(七)中央储备粮的监督检查
中央储备粮的监督管理包括对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农发行的信贷监管责任。
1.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承储企业执行本条例及有关粮食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储存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要责成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承储企业立即予以纠正或者处理;发现代储企业不再具备代储条件,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取消其代储资格;发现直属企业存在不适于储存中央储备粮的情况,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责成中储粮总公司对其限期整改。
3.农发行要按照资金封闭管理的规定,加强对中央储备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有中央储备粮贷款的企业对农发行依法进行的信贷监管,要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八)中央储备粮财政补贴和贷款管理
中央储备粮的费用补贴实行定额包干。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补贴专户,将中央储备粮费用补贴及时、足额拨付到承储企业。
中央储备粮的贷款利息实行据实补贴。中央储备粮贷款实行贷款与粮食库存值增减挂钩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九)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责任
《条例》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储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中央储备粮损失的违法行为,分别规定了严格、具体的法律责任。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要制定《条例》学习宣传贯彻计划,充分发挥行业、系统内部报刊、杂志、网站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把学习、宣传好《条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为《条例》的贯彻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有关税收分享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有关税收分享办法的通知

菏政发〔2005〕2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调动各级在加快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进程中的积极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地方收益最大化、环境代价最小化”的目标,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开发在“突破菏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经研究,现将煤炭资源开发税收市县区分享比例和税收征管体制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税收分享办法
  (一)煤炭开采项目1.增值税25%地方部分,属市级收入。2.资源税属市级收入。3.企业所得税市以下部分,市与所在县区实行四六分成。4.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及其他地方小税种均属煤矿所在县区收入。(二)煤炭直接加工项目
  煤炭直接加工包括洗煤、煤电、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直接消耗煤的加工项目,其增值税25%地方部分,属市级收入,其他所有税收地方部分均属项目所在县区。(三)煤炭间接加工项目
  利用煤炭直接加工后的产品进行再加工实现的税收,全部属项目所在县区收入。
  二、税收征管体制
  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实现的税收由其所在县区国、地税局征管部门分别直接征收,并按照确定的分享比例分别缴入市级国库和县级国库,不准多头征收,混淆入库级次。市级财政、税务部门将对依法征税情况和入库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不按规定入库的县区要按照财政、税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前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曲靖市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实施办法

云南省曲靖市人民政府


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告第51号


《曲靖市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实施办法》经2010年4月7日曲靖市第三届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四月七日


曲靖市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依据《城市绿化条例》、《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云南省城市绿化办法》、《云南省曲靖城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曲靖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曲靖市行政区域内曲靖市区和各县(市)城市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审批和绿化建设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异地绿化补建绿地是指建设项目因规划调整或者场地限制,无法就地绿化或者就地绿化面积达不到绿地率规定指标的,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以外补建绿地的行为。

第四条 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是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占项目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建设项目绿地面积÷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屋顶及室内绿化面积只可参加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不参加绿地率指标计算。

第五条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曲靖市绿线管理规定》规定的绿化指标完成绿化建设。建设项目发生以下情况的,建设单位应实施异地绿化补建绿地。

(一)确需建设但因建设场地的限制或因规划调整而绿地面积达不到绿地率指标的建设项目;

(二)有规划指标要求的绿化用地,但实际建成的绿地面积低于规划指标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 建设单位出现第五条规定的情况,绿地面积达不到绿地率规定的指标,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地绿化补建绿地的申请。

第七条 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异地绿化补建绿地申请符合有关条件的,建设单位应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合同。

合同文本应约定异地绿化补建绿地的位置、面积、实施办法、所需资金(异地绿化补建绿地资金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计算)及不进行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或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不合格的责任承担方式等。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将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转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异地绿化补建绿地资金专用账户,凭银行出具的资金到账证明,方可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九条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按所缺少的绿地面积与建设项目所处的地段综合计算,具体按照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建设项目所处地段基准地价标准,或者按照建设单位取得该土地的实际出让单价计算,申请办理时可按照较低的一个标准计算。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地段基准地价(或者取得该土地的实际出让单价)×所缺绿地面积

所缺绿地面积=用地总面积×建设项目规定绿地率-建设项目实际建设绿地面积。

第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化建设规划统一安排实施异地绿化补建绿地,由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单位招标选择施工单位,使用本单位在异地绿化补建绿地专用账户中的资金进行建设。

第十一条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工程竣工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出具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合格证明和建设项目绿化合格证明,建设项目方可申请办理有关验收手续。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按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办理支付手续,不得用于其他项目支出。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实行多退少补的原则,工程验收合格,结算审定后,不足资金由异地绿化单位补足,剩余资金退还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单位。

第十三条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建设资金实行公开公示制度。专用账户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务公开栏进行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超过规定期限6个月不实施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建设费用按合同约定从项目建设单位在异地绿化补建绿地专用账户预存的资金中支付。

第十五条 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工程经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不得申请验收。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绿化指标不合格而又不申请异地绿化补建绿地的,依照《云南省城市绿化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降低异地绿化补建绿地面积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擅自降低标准对异地绿化补建绿地工程进行验收的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三)挪用专用账户资金或者改变资金用途的。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曲靖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